. 欢迎访问中原降糖减重中心官方网站! 咨询热线: 15560056299

降 糖

JIANGTANG

减 重

LOSE WEIGHT
主页 > 降糖 > 糖尿病科普 >

如何缓解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烦恼?

糖尿病临床表现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,慢性并发症常常起病隐匿,早期几乎没有主观症状。当出现明显不适时,通常是病情已处于较严重、治疗效果不佳的时期。
下面主要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、主要有检测哪些指标和一些饮食宜忌之处。
主要并发症
糖尿病眼部并发症
由于长期糖代谢紊乱对眼底血管、神经(包括视神经及颅神经)、晶状体、玻璃体等组织损害所致。主要症状表现有:视网膜病变、视神经病变、视力减退、白内障、青光眼和失明。其中,视网膜病变(简称糖网病)发病率最高,危害也最严重。早期有黑影漂浮、视物有闪光感、视力减退、视野缩小、屈光改变等。
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
糖尿病对心脏的损害是非糖尿病者的4倍,死亡率增加6倍,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人(约80%)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。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——胰岛素抵抗。后者可以导致多种代谢异常,如高血糖、高血压、脂代谢紊乱、高血粘、中心性肥胖、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等。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、冠状动脉血管硬化,促进斑块形成、血管狭窄、血栓堵塞等。
糖尿病肾病
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。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,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,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。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,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,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。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,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。
糖尿病足
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。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、感染、血管疾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,都是糖尿病足的表现。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、面部和躯干上,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。
糖尿病性脑血管病
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。据统计,2型糖尿病患者有20%~40%会发生脑血管病,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、缺血性脑血管病、脑出血、脑萎缩等,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。
监测指标
1、血糖监测
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,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,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,改善治疗状况。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(进食后8-10小时)参考值:
轻度糖尿病:7.0~8.4mmol/L,
中度糖尿病:8.4~11.1mmol/L,
重度糖尿病:大于11.1mmol/L。
此外还有餐后两小时、睡前和随机血糖的监测。
2、血脂监测
血浆中所含脂类统称为血脂,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。糖尿病人血脂方面,总胆固醇建议控制在5.1mmol/L以内,甘油三酯建议控制在1.8mmol/L以内。长期高脂血症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等疾病。
3、肾脏病变监测
20~200μg/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,当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大于200μg/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(尿蛋白定量大于0.5g/24h)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。
4、足部病变监测
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,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,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。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查体检查,高危人群应更为频繁,定时进行全面的反射、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检查等。
5、眼部病变监测
在确认患有糖尿病后都应该前往眼科进行检查,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。1型糖尿病患者,过了青春期后应定期检查眼底;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后5年应每年检查1次或遵医嘱。如有眼部异常感觉,及时去找眼科医生检查治疗,并要缩短眼科随诊时间,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。
为了避免糖尿病并发症,仅仅监测以上指标是不够的,血压、血粘度、体重、肝功能、尿酮体及口腔检查等也是不能忽略的。定期检查,生活上和饮食上的宜忌之处,并发症也是可以得到缓解的!
饮食宜忌
血糖高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。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,并且主要是葡萄糖、蔗糖和淀粉。应该适量的补充蛋白质,最好是选择大豆及其大豆制品为好,具有很好的降血糖的作用。
糖尿病眼病比如糖尿病眼底出血,是因为阴虚肝热引起,所以要以滋阴清肝热的食品为主。常见的主食有豆类、玉米面、荞麦面,而蔬菜应以绿叶菜为主,白菜、芹菜、菠菜、小白菜等。此外,科学表明,每天吃一个西红柿,能有效防止眼底出血。
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切忌辛辣食品,辣椒、生葱、生蒜等都是不宜多吃的。油炸食品也不宜多吃,容易引起血糖升高,导致病情加重。
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,要想达到食疗的目的,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饮食。

 相关阅读
医院简介
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,是一所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保健、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...[详情]
医生团队
医院环境
在线咨询